• Facebook
  • LINE
  • Twitter
  • LinkedIn

最新消息

白肉種雞品種改良及面臨的挑戰

2016/6/3

白肉種雞品種改良及面臨的挑戰



由國際家禽育種公司的強大技術支援,帶動臺灣整個養雞事業的技術提升和發展。經過遺傳科技的演化,使雞種的生產潛力日新月異,從民國87 年40 天才達到2 公斤的雞肉,到民國102 年只要35 天、甚至在臺灣有些肉雞場33 天即可達到同樣的重量。另外,飼料換肉率從2:1,現在已達到1.4~1.5:1,飼料換肉率的改善,也就是降低了生產成本,提升了雞肉供應量。如此精緻的品種,相對需要很好的設備與很好的管理專業知識,及年輕化專業的勞動力。雞種的改良、飼養管理的進步、與環境控制技術的改進,使得目前臺灣肉雞飼養水準達到世界水平。

臺灣肉種雞市場規模與品種變化

現階段臺灣商用白肉雛雞市場的需求,每週不超過400 萬隻,否則就會造成生產過剩。

國產新鮮雞肉和進口冷凍雞肉,每年每人平均食用白肉雞肉20 公斤,臺灣目前國產白肉雞約2 億隻。

臺灣白肉種雞品種是跟著世界潮流而改變,過去全世界各地有數十種品種,臺灣四十年前的肉雞品種也是百家爭鳴,經過競爭、整合、淘汰與併購,現在全世界白肉種雞剩下三個品種,臺灣也同樣有三個品種。

消費轉變影響雞肉食用量

這幾年在肉的消費有些轉變,過去臺灣豬肉消耗量較大,現在因臺灣生產能力達到世界水平,而且雞肉對人體較健康,轉變成雞肉消耗量較大,預計雞肉消耗量還會持續提升。

因WTO 自由貿易的關係,臺灣有40% 雞肉供應量是進口的,進口冷凍雞肉造成國內養雞產業經營上的困難,因臺灣雞肉生產成本較高,而美國、加拿大不喜歡吃的、被視為次級品的骨腿肉,剛好是臺灣人愛吃的部位,造成雞肉產銷上最大的挑戰。

現在肉雞產業市場呈飽和狀態,也因為大公司如大成、卜蜂一條龍的整合式經營模式,除飼料、屠宰之外也經營種雞場,更增加種雞場未來經營的難度,飼養數量較少的種雞場可能會被整合、併購,或是成為這些大公司的契約場,這是未來種雞場經營的潮流與走向。再者,雛雞市場於品質的要求,需具有相當規模的設備、環境條件,才能養出健康乾淨的雛雞為肉雞場所接受。

品種與生產效益的關聯

臺灣肉雞產業開始是民國50 年左右,引進國外品種,規模化飼養開始有了雛型,到民國60 年左右引進國外多個新品種,與國外同步。

種雞育種需與國外先進國家同步才有競爭力,每年都要更新,使種雞下一代的肉雞生產能力才不會與國外有落差。在肉雞生產效益評估,品種性能佔重要的因素,影響生產的效益達七成。

早期白肉種雞的生產效能,在民國80 年∼民國90 年間,每隻母雞40 週生產週期可生產125 隻雛雞,現今標準可達到148 隻,這是育種遺傳基因的改良,加上選種、設備與營養的改進才能達到這樣的高水準。相對於蛋雞也是一樣,一隻蛋雞吃100g 飼料,每天要能產出60g 蛋,每一隻蛋雞在實際65 週生產週期中,要生產將近400 顆蛋。

食安問題與相關業者應做的努力

肉種雞只是整個養雞產業裡的一環,但也關係到下游產業的發展,二十一世紀必須要接受的事實就是消費者更加專注於食品的質量,口味、營養、與安全等,甚至關注到動物的福利與環境的保護,便是現在所要努力的方向。更重要的是,要讓消費者感覺這是安全的,雖然“安全”僅是簡單兩個字,生產業者就要做出非常大的努力。同時顧客、消費者與監管者( 政府權責單位),對於家禽肉品的安全標準也不斷提高,安全標準訂定之後,我們就要做出很多的努力。種雞場在上游技術團隊的支援下,更應努力生產優良、健康的雛雞,提供給肉雞場飼養,生產無藥殘的肉雞,屠宰為新鮮、衛生、安全的雞肉。



臺灣種雞業的困境

目前臺灣種雞業面臨臺灣土地成本不斷提高、建設成本持續高漲,養雞生產成本也提高、居高不下,是面對進口雞肉競爭的第一個問題。

第二是這幾年氣候的變化,變得不可預測,造成穀物的欠收,影響飼料成本增加,同時氣候的變遷對於疾病的爆發也常出現,這對於種雞飼養來說是很大的挑戰,產能也受到影響。

雞肉與蛋的生產是人類蛋白質需求的廉價來源,臺灣的生產能力是與世界是同步的,差別只在飼料仍靠進口,使得成本較貴。

此外,臺灣是自由貿易的國家,面臨全球地緣關係局勢的變動,如俄羅斯禁止美國雞肉進口,美國雞肉因庫存而跌價,使臺灣進口冷凍雞肉成本相對於便宜,而影響到國產雞肉的價格。這也是其中一個問題。

再過來是食安的問題,不管是餿水油還是飼料油,間接影響雞肉的消費,因為臺灣食用雞肉的習慣偏好油炸。任何一個食安問題都會影響到雞肉的消費和市場價格。

迫切需要政府的協助

現階段政府規定農業不能引進外籍勞工,農業勞動人口呈現短缺的問題。農業佔全國總收入約3%,但相關勞動人口需求數卻是很大的,年輕一代又不願從事這個行業,沒有足夠的勞工來支撐這個產業,政府要正視這個問題。即使能募集大筆資金引進自動化生產設備,仍需要引進年輕專業的勞動力。人力短缺情況非常嚴重,是影響種雞產業發展的因素。



目前種雞場迫切希望政府開放農業外勞和進口飼料原料降低成零關稅。臺灣是開放的國家,飼料的基本原物料應該如同日本等先進國家為零關稅,才能增加

國產雞肉對進口雞肉的競爭力。

民國103 年,農政單位施行來源產地的標示,協助消費者辨別國產冷藏雞肉或進口冷凍雞肉,對於肉雞產業有很大的幫助。也希望相關單位能安排預算宣導國產生鮮雞肉的好處,讓消費者喜歡購買國產生鮮雞肉,為國內養雞產業帶來永續經營的動力。

責任、期待與願景

種雞場經營,最大的責任和願景就是做好飼養管理工作,發揮品種的優質基因,生產優良健康的雛雞,達到最佳的生產潛能表現。

 備註:本文摘錄自「養雞產業60年紀事實錄」- 中華民國養雞協會出版



 

上一頁